
1839年6月3日,那個永載中國和世界史冊的日子,正是這一天開始的虎門銷煙,奏響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正氣歌,譜寫了人類禁毒歷史上最壯麗的樂章?;赝?80多年前的那段歷史,鴉片起初僅當藥用,后來是如何被濫用,變成毒品?鴉片到底對當時的中國社會帶來怎樣的危害?在民族危難時刻,林則徐臨危受命,又是如何在廣東開展禁煙運動的?虎門銷煙又有怎樣的意義和影響?從問號出發,讓我們一起走進聲音里的博物館“虎門銷煙的故事”!
講解詞
我是鴉片戰爭博物館的講解員王浚宇,讓我們一起走進聲音里的博物館“虎門銷煙的故事”第三集“罌粟在中國的種植”。

罌粟能適應不同類型的土壤,在高海拔地帶和熱帶地區都能生長。罌粟是一年生或兩年生的草本植物,在北方地區是春季播種,每年4-5月份播種,到秋季時收獲。而中國南方地區則和印度一樣,是每年冬季播種。

在罌粟花瓣凋落之后,待蒴果尚未完全成熟,依然呈青綠色時,就要將它割開收集果汁。蒴果呈寬倒卵形,由于產地不同,蒴果的大小也不同,在土質好的產地, 蒴果大如鴨蛋,而土質差的,蒴果只有雞蛋大小。收割人一般在晚上給蒴果劃切口,待第二天早晨,再用刮刀將流出的汁液取走,放入盛滿亞麻籽油的陶罐中。在接下來的三五天內,他們會連續在蒴果上劃切口,待收集起來的汁液與空氣接觸變得粘稠,在汁液晾干以后,就形成固體的鴉片。因為產地和土質不同,鴉片顏色和形狀也不同,顏色有呈黑色或呈深褐色,這就是人們口中的煙土。
罌粟在中國什么時候出現的?它在中國的發展史又是如何呢?

唐朝期間,阿拉伯人將含有鴉片成分的“底也伽”帶到中國
罌粟在中國的種植要從《唐本草》說起。書中提到過“底也伽”,是在公元7世紀的上半葉,即唐朝時代,阿拉伯使者貢獻“底也伽”?!暗滓操ぁ笔怯衫浰谒频膹头剿幤?,嚴格來說,作為復方藥的“底也伽”,雖含有鴉片,但并非純鴉片。除了這個,阿拉伯使者同時也帶來了罌粟的種子,這時候中國人開始種植罌粟了。

“底也伽”主要成分
到了七世紀末、八世紀初,罌粟便已在我國形成小范圍的種植,等到九世紀,漢中與成都盆地已經開始種植罌粟。由于罌粟花十分妖艷,唐朝的人民開始種植罌粟作為觀賞花卉。

北宋 趙昌 《罌粟花圖頁》
到了宋代,中國人對罌粟的認識更加深入了解。中醫開始用它來給患者治病,同時民間百姓也開始用罌粟來煮粥,稱之為“大補之物”。到了金代,中醫開始用罌粟來給患者治療咳嗽和作為止瀉的藥物。而到了元代,罌粟可以用來治病,并且有收斂固氣的作用。

明代,從名醫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來看,中國人對罌粟的認識,仍屬于藥用范圍。而當時東南亞一帶開始將罌粟制成鴉片作為一種進貢物品給中國皇帝。正因為鴉片是一種成癮物品,因此也成為了外國向中國輸入的重要商品。隨著吸食鴉片者人數增多,到了清代煙民開始流行煙槍吸食鴉片,隨著煙毒禍害人間,最終成為了當時中國社會問題,使得這個古老、文明的國度蒙受了恥辱與災難。
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里,請大家繼續關注聲音里的博物館“虎門銷煙的故事”。
-END-
圖源網絡,侵刪
講解:王浚宇
編輯:黃彩玲
一校:張翠霞;二校:唐立鵬
一審:盤秋紅;二審:張巨保;三審:黎亦淮
終審:張建雄